CARLO LIO SCULPTOR

Collections丨作品收藏

臺灣花蓮文化局

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

Kyla art gallery(德國)

私人收藏(美國、臺灣、澳門)

99度藝術中心(臺北)

carlo lio

廖家豪 Carlo-Lio

雕塑藝術家,出生於澳門,現工作及生活於台灣、澳門。

創作範疇包含雕塑、空間構成、裝置、表演性等元素。

多以石雕為創作主軸,於石雕創作同時亦跳脫出傳統的雕刻觀念框架,喜歡​使用沉重的石頭來表達輕煙的感覺,也喜歡透過展覽實驗,與石材展開材質​性的對話,遊走於禪意與幽默之間,反思石雕在當代藝術上的種種可能性。

CARLO-LIO ,

Sculpture artist, born in Macau, Now works and lives in Taiwan and Macau.

The scope of creation includes elements such as sculpture, spatial composition, installation, and performance.Stone sculpture is the main focus of my creation. I specialize in stone sculpture creation but also break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culpture. I like to use heavy stones to express the feeling of light smoke. I also like to have a material dialogue with stone through exhibition experiments. , wandering between Zen and humor, reflecting on the various possibilities of stone sculpture in contemporary art.

Association membership丨協會資格

臺灣花蓮縣石彫協會 監事

澳門學生視覺藝術空間 監事

澳門青年美術協會 會員

澳門雕塑學會 會員

澳門藝術教育學會 會員

澳門香學文化協會 會員

ART WORKS

SOLO EXHIBITION

這裡沒有石彫作品丨There is No Stonework Here” Carlo Lio Stone Sculpture Solo Exhibition


廖家豪石雕創作個展

以石雕創作時所產生的大量的粉屑及碎石為主要元素,配合劇場式燈光、音效、及作品檯座的展示形式,試圖轉化大眾對雕塑作品展覽的既定印象,並期望透過此展覽方向試圖為大眾對「石雕」那強大而堅固的既有觀念鬆綁⋯⋯


石炁.始章丨INCENSE SCULPture CHAP.1Carlo Lio Stone Sculpture Solo Exhibition

廖家豪石雕創作個展

《石炁》系列的作品的第一回正式展呈,故以始​章為題。在光潔明亮的展覽場地中,帶出煙態揚昇​向上之境⋯⋯


石炁.續章—寂與无骨

丨“ Incense Sculpture Chap.II , Silence ​and Boneless”


廖家豪石雕創作個展

本展覽是〈石炁〉系列石雕創作脈絡的第二回展​覽,取名為〈寂与无骨〉,有別於前一章「石炁.​始章」的以煙的上昇之態為整體方向,本回同樣是​以香道中的觀煙為創作基調,講述煙的「沉淌之​態」⋯⋯


WORKS

實驗性作品丨experimental works

作品集

提出一種想法、題問、嘗試,也有的是創作思考的駐點⋯⋯


石炁系列丨INCENSE SCULPture

作品集

《石炁》系列的作品,「炁」即為「氣」的古義字,這系列作品是以東方香道文化為基礎,探尋着石雕與煙之間的關係;靈感源自於焚香過程中對煙的觀察、鑒賞、品析等一系列的「觀煙」動作中,由視覺享受中漸漸內化成為精神性的享受,從而達至某種類近如冥想、靜坐、禪定等的精神修煉狀態,把這種狀態如實地透過石雕這種古老的視覺藝術形式的創作對材質語彙進行轉化及重新詮釋,試圖以石與煙這兩種相極端的物理特性、材質性、視覺語彙等元素,作為討論石雕與香道之間的基調⋯⋯


石炁系列丨INCENSE SCULPture

《石炁》系列的作品,「炁」即為「氣」的古義字,這系列作品是以東方香道文化為基礎,探尋着石雕與煙之間的關係;靈感源自於焚香過程中對煙的觀察、鑒賞、品析等一系列的「觀煙」動作中,由視覺享受中漸漸內化成為精神性的享受,從而達至某種類近如冥想、靜坐、禪定等的精神修煉狀態,把這種狀態如實地透過石雕這種古老的視覺藝術形式的創作對材質語彙進行轉化及重新詮釋,試圖以石與煙這兩種相極端的物理特性、材質性、視覺語彙等元素,作為討論石雕與香道之間的基調⋯⋯


旭丨Dawn

67.5×45.5×6 (cm)丨卡拉拉白大理石 丨Carrara white marble丨2024

引號的內部空間丨inner space of quotation marks

30 X 22 X 12 (cm)丨卡拉拉白大理石丨Carrara white marble丨2021

對等之間的關係丨Relationship between Coordinate

39 x 22.5 x 36.5 (cm)

卡拉拉白大理石、枯木丨Carrara white marble, dead wood

2023

合流.融丨Conflux

58x33x21 (cm)

花蓮白大理石、枯木丨Hualien white marble, dead wood

2018

天上天下丨May glory be given to work

11x20x31 (cm)丨卡拉拉白大理石、帝王黑花崗石丨Carrara white marble, black granite, brass丨2023

无骨丨Boneless

79x75x47 (cm)丨硬砂岩 hard sandstone丨2021

寂.I丨Sabi.1

37x27.5x11

底座:100x18 (cm)丨青花紋石、黃銅 creek stone, brass丨2024

寂.IV丨Sabi.4

①22x13.5x7.5

②23.5x16.5x9

底座:100x18

青花紋石、黃銅丨creek stone, brass

2024

寂.IV丨Sabi.4

①22x13.5x7.5

②23.5x16.5x9

底座:100x18

青花紋石、黃銅丨creek stone, brass

2024

寶船丨Treasure Ship

24x12.5x20 (cm)

白青花紋石、柚木、黃銅丨creek stone, teak, brass

2023

聚丨Assemble

17x17x18 (cm)

白皮紋石、木、黃銅丨 white creek stone, wood, brass

2022

巖丨Mount

21.5×10×53 (cm)

白青花紋石、柚木、黃銅

creek stone, african teak, brass

2023

瀾丨Seas

15.5×10×41.5 (cm)

白皮紋石、柚木、黃銅

creek stone, african teak, brass

2023

韻丨Harmony

12.5x19x 31.5 (cm)

白青花紋石、柚木、黃銅

creek stone, black granite, brass

2023

漾丨Yang

34x20x15(cm)丨青花紋石、木丨creek stone, wood丨

2022

漏丨Spillage

40x20x20(cm)丨青花紋石、木、黃銅丨creek stone, wood, brass丨 ​2022

雅丨Elegant

12.5x15x49 (cm)丨丨creek stone, black granite, brass丨白青花紋石、帝王黑花崗石、黃銅丨2022

孕丨Pregnant

13x24x45 (cm)

白青花紋石、帝王黑花崗石、黃銅

creek stone, black granite, brass

2022

升III丨Rise.III

22 x 10 x 32 (cm)

白青花紋石、柚木丨creek stone, african teak, brass

2023

華丨Flowery

17x23x48 (cm)

白青花紋石、帝王黑花崗石、黃銅

creek stone, black granite, brass

2023

沉丨Profound

21x15x29 (cm)

白青花紋石、柚木、黃銅

creek stone, african teak, brass

2023

朗月映滄瀾丨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12.5x19x 31.5 (cm)

白青花紋石、帝王黑花崗石、黃銅

creek stone, black granite, brass

2022

嵐丨Vapor

13 x 7 x 74 (cm)

黑大理石、枯木丨black marble, dead wood

2023

升丨Rise

12.5x15x49 (cm)丨白青花紋石、黃銅丨white creek stone, teak, brass丨2023

實驗性作品丨experimental works

來自大地的親切問候

尺寸依場地而定丨卡拉拉白大理石丨2020

《來自大地的親切問候》


「看那充滿污染的土地到底能種出甚麼東西來」

「一年過去 」

「白色的小頭慢慢從泥土中探頭而出」

「一天 遠方看來似是長出一根大白筍」

「急行靠近 原是一柱異相的白石 看似手指 又不太像」

「摘採不能 割取不能 無毒徵 不能吃」

「這到底是 甚麼」

「頃刻 泥土的深處傳來陣陣的微音」

「俯伏細聽 」

「是太乾的意思嗎 要灌更多的水嗎」

「幹幹幹幹幹幹幹幹幹」

「只聽泥土深處一直傳出微弱的 幹 這個音」

「頓然明白」

「這是來自大地的親切問候」

「如此梵音 何以復求」

「自此 人們以此為問候語 多講多禮貌」

那嗤之以鼻的俗氣

尺寸依場地而定丨卡拉拉白大理石、瓦礫丨2020

目光

27x20x43 (cm)丨卡拉拉白大理石、奧羅拉石、黃銅丨2020

入選2022屏東獎

對話與結果

75x60x105(cm)丨砂岩、黑鐵、玻璃丨 2021

入選「第二十七屆大墩美展」

石彫之心跳

29 x 20 x12 (cm)丨白青花紋石、聽診器、聲音裝置丨2021

這裡沒有石彫作品丨2023

2023 TAIWAN ANNUAL台灣當代一年展丨C-LAB通訊分隊展演空間丨台北市丨臺灣

為何「廢棄部分」不能就是「石雕作品」?

展覽在述說一個以石雕創作之下所產生的「廢棄部分」成為展覽主角的場域,並嘗試營造出石彫工作室裡的環境狀態,當中是以一定數量的石粉塵,以不同份量分別被包裹於白色尼龍袋之中,並有些被置放於臺座之上,以模仿完整的架上作品的陳設形式,有的則被倒下,或是傾瀉而出;而展場中央是一方石雕工作桌,上方只有石彫過程中被切割、敲打下來的「廢料」(碎石),裡頭播放著工具敲擊石頭的聲音以及對本次展覽而譜寫的詩句的念頌,像是讀頌經文或許宣讀某些宣言的形式⋯⋯

表演.宣言

這裡沒有石彫作品詩頌


這裡沒有石彫作品

但有碎石和白尼龍袋


這裡沒有石彫作品

但有神聖的劇場燈光


石彫需要作品來體現存在意義

但 這裡沒有


作品需要以石彫的方式來完成

但 這裡沒有


粉屑仰賴着氣流而紛飛揚翔

汗淚在打轉的瞬間結塊墜降


思緒穿過燈與塵的狹縫而至

眼光看破粉堆裡蟲蛾的無力


頃刻 一剎 美與逝亡

恆常 雋永 庸庸碌碌


原來這裡沒有你

沒有身為作品而高高在上的你


原來這裡沒有你

沒有作為廢料而糟蹋丟棄的你


有的是 石彫時剩餘的遺留之物

沒有的是 石彫作品

有的是 作品中毋需要的一部分

沒有的是 石彫作品


既是同根生 何以終須分


而其實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石不石彫 又有何關係


創作簡述:


自身從石雕創作中,不時反思着,石雕是什甚麼?能做甚麼?還能夠是甚麼?這些問題就像是一道又一道上了鎖的門,我期望能打開,看看究竟有何所以然。有感於石雕不論是材料、工法、語言都相當古老,雖然某程度上,並非新興材料能夠與之媲美,但論大眾觀感上的熟悉度及既定印象,石雕彷彿已到達一種難以磨去的「熟悉度」;這種熟悉度往往令大眾離不開觀看一個石雕展覽或作品時對其形式或主題產生着相對既定的期望,預設立場的認為石雕作品應該就是怎般怎般。


在個人作品「對話與結果」中,以石雕回應日本物派藝術品關根伸夫(NOBUO SEKINE)作品「位相——大地」(Phase - Mother Earth),當中反思點是石雕作品與因為需要生產石彫作品而被產生的「廢棄部分」之間的關係,它們從「一體」的關係因為「石雕」的介入而分開,如同我們在觀看雕塑作品時,已深知在該造形之下,其實工作室的廢料區中滿滿都是被廢棄的部分,觀眾知曉但從不會去細看那本來與作品是一體關係的那些材質,這些透過藝術家介入而分開的一體材質,在共同展出的情境下有着獨特的意味。然而,本展覽更試圖將此微妙的關係推向相對極端的位置,在石雕展覽中,這裡沒有石雕作品,只有通過生產石彫作品而被產生的「廢棄部分」而已。

石炁.始章丨INCENSE SCULPture CHAP.1

廖家豪石雕創作個展丨麗寶文化基金會彩雲藝術空間丨臺北市丨臺灣丨2023

《石炁》系列的作品的第一回正式展呈,故以始章為題。在光潔明亮的展覽場地中,帶出煙態揚昇向上之境。

石雕作為一種古老的視覺藝術形式,本身具足相當深厚的藝術語境,在石雕的時間線上,從古至今不論在東西方也擔當着凝結歷史時間的角色,如眾多的歷史人物、事件、神像等;亦因其對抗自然的侵蝕、易於保存、堅硬沉重的材質特性,石雕被視為是永恆性的、雋永的創作形式。


而個人創作方向便以石雕語彙形式結合香道,以煙為討論對象,透過鏤、刻、鑽、挖、沖、磨等石彫技 法,彫刻出 「煙的軌跡」,在創作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深、淺、粗、細、空洞、滿溢、流動、凝神, 最終 所呈現的,是我與石材、機具、空間之間最深切、直接的對話關係。自然界的極輕與極重、如如不動與瞬息萬變之間,把時間凝結,探尋着每個當下的剪影。

石炁.續章—寂與无骨丨

Incense Sculpture Chap.II , Silence and Boneless


廖家豪石雕作品個展丨S7 美術館-99度藝術中心丨臺北市丨臺灣

本展覽是〈石炁〉系列石雕創作脈絡的第二回展覽,取名為〈寂与无骨〉,有別於前一章「石炁.始章」的​以煙的上昇之態為整體方向,本回同樣是以香道中的觀煙為創作基調,講述煙的「沉淌之態」。


「寂」-可作“Sabi”(日本語),這裡意指一處被構建空間,一處寂然無罣礙的空間,而「无骨」-則是取自​於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麾下將領森長可的專用兵器「人間無骨」,該名稱是為其擁有着能將人類的骨頭視​作無物般的突刺力與銳利度之意;在作者的石雕觀念中,蘊涵着的是對石材的沉重與硬度的無視,對材質性​與既定印象的翻轉;與此同時,以雕塑觀念來切入,作者認為「感動」其實是一處空間,一處極致寂靜的空​間,是一種追求同時也可以被雕塑出來;在本回展覽中作者嘗試把場域視為一個整體的雕塑,透過石雕與場​域的對話關係創造出寂然感動的空間。展覽主題將呈現石頭的原居地,更大程度的結合場地語言,讓觀眾沈​浸並處地於其中,透過構建一個寂然寧靜的空間,展開作者對煙與石雕之間關係的理解與探討。


置身於旭日之下,反輝的金光映照着寂然,無聲的石頭凝望着暮霞,被透徹出金黃色的斜映,無知的船舶任​浪飄揚,經過山巖渡過波瀾,奔赴璀璨之源,回首岸沿,石頭們如如不動,一切如此淒然卻又透出暖意。

This exhibition “ Incense Sculpture Chap.II , Silence and Boneless” is the second exhibition of Incense Sculpture ’s series of ​creative work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chapter “Incense Sculpture Chap.I” which focused on the rising state of smoke , this ​chapter also uses the observation of smoke in the incense path as the creative keynote, describing the "Sinking and Flowing state" ​of smoke.


" Silence " - can be used as "Sabi" (Japanese), which here means a constructed space, a silent and lifeless space, and "boneless" ​- is taken from the special weapon of Mori Nagayoshi, a general under Oda Nobunaga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Japan, ​"(にんげんむこつ)" It means there is no bones in the world, the name means its piercing power and sharpness that can ​make human bones be regarded as nothing; in the author's concept of stone carving, it contains a disregard for the heaviness and ​hardness of stone, and a disregard for the material. Sexuality and the reversal of established impressions;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concept of sculptur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oving" is actually a space, a space of extreme silence, a pursuit that can also ​be sculpted; in this exhibition The author attempts to treat the field as a whole sculpture, and creates a quiet and touching space ​through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stone sculpture and the field. The theme of the exhibition will present the original home of the ​stone, integrating the language of the site to a greater extent, allowing the audience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it. By constructing a ​quiet and quiet space, the author will expand his understanding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e and stone ​sculptures.


Under the rising sun, the reflected golden light reflects the silence. The silent stones stare at the dusk clouds and are reflected in ​the golden slant. The ignorant ships let the waves float, passing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 rocks and rushing to the source of ​brilliance. Looking back at the shore, the rocks remained motionless, everything was so sad but also filled with warmth.

ARCO ARTE CARRARA ITALY 意大利卡拉拉石雕點描技法證書短期課程



卡拉拉市丨意大利丨2017

2017年於意大利卡拉拉市學習石雕點描技法,在當​地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感受地道的創作生活⋯⋯

中國河北省中青年石雕技能大賽

曲陽縣丨中國丨2019

2019年於中國參與河北省中青年石雕技能大賽⋯⋯

2021花蓮石雕藝術營人才培訓

花蓮丨臺灣丨2021

花蓮文化局自2014年起培力石雕新生代,透過縣內石雕家老師們紮實的培訓傳承,為有志於石雕創作的年輕一輩開啟學習大門,像是師資由一對多、多對一,本屆首次採一對一教學模式,培訓場地跟著六位導師工作室⋯⋯

鑿石見光 花蓮手敲石雕嘉年華

花蓮鯉魚潭丨臺灣丨2024

花蓮縣石彫協會主辦的「鑿石見光:二○二四花蓮​手敲石雕嘉年華」,他致詞表示,非常開心在風和​日麗、秋高氣爽的日子來參與這場石雕藝術盛會,​尤其在花蓮經歷地震、颱風後,鼓勵大家走出戶​外,透過欣賞甚至手作石雕藝術,洗滌心靈,別具​意義,鼓勵更多人來參加⋯⋯

2022花蓮石雕藝術營人才培訓

花蓮丨臺灣丨2022

今年培訓課程不再侷限操作機具、雕法傳授等,晉升石雕藝術營2.0,從「石材選料」、「機具設備及加工」、「公共藝術與建案作品」、「品牌設計」、「展覽規劃與藝廊經紀」到「行銷宣傳」等六大面向,邀請不同領域講師分享、傳授,期盼激盪出有別傳統石雕作品的可能⋯⋯

QUALIFICATION

education

202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碩士

2018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學士

ART TEACHING

2021 - 2024

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石雕工坊助教

2022-2024

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人體塑造、基礎雕刻課程助教

2020 、2023 - 迄今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藝術教育雪球計劃--視覺藝術全接觸」課程導師

2013、2016 - 2019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藝術教育雪球計劃--視覺藝術全接觸」課程助教

AWARDs/PRIZE

2024

日本東京都美術館第十七回國際書畫大賞展

2023

2023 TAIWAN ANNUAL台灣當代一年展

2023德國Kyla藝術家獎|2023 Kyla Artist Prize

2023洄瀾美展

2023新北市美展

2022

第二十七屆大墩美展

2022宜蘭獎

2022屏東獎

2022 高雄漾藝術博覽會

五股夏綠地公共藝術設置比賽

第十三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2021

2021新北市美展

第十二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2020

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2018

台藝雕塑祭師生聯展

澳門視覺藝術聯展

2016

第七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藝術特選賞

入圍評審團獎

特優獎

佳作獎

入選獎

入選獎

優選獎

入選獎

藝術新星獎

入選獎

佳作獎

入選獎

佳作獎

優選獎

入選獎

入選獎

入選獎

EXHIBITION

SOLO EXHIBITION

2024

「石炁.續章——寂與无骨」廖家豪石彫作品個展丨S7 美術館-99度藝術中心丨臺北市丨臺灣

2023

「石炁.始章——廖家豪石彫作品個展」丨麗寶文化基金會彩雲藝術空間丨臺北市丨臺灣

「這裡沒有石彫作品——廖家豪石彫創作個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1F實驗展場丨新北市丨臺灣

ART FAIR

2024

2023

2022

ART FORMOSA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丨台北市信義區誠品行旅丨台北市丨臺灣

ART TAICHUNG 台中藝術博覽會 丨台中日月千禧酒店丨台中市丨臺灣

ART FUTURE 藝術未來博覽會丨台北君悅酒店丨台北市丨臺灣

高雄漾藝術博覽會「優賞區」丨駁二藝術特區大勇區 P3倉庫丨高雄市丨臺灣

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丨臺北喜來登大飯店丨台北市丨臺灣

高雄漾藝術博覽會丨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區B4倉庫丨高雄市丨臺灣

GROUP EXHIBITION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8

2016

2015

2014

藝薈.東京丨第十七回國際書畫大賞展丨東京都美術館1F 第四展廳丨東京都台東區丨日本

和合与致新-穗港澳雕塑聯展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丨廣州市丨中國

石源大吉-石雕聯展丨988藝文空間丨花蓮市丨臺灣

石尚之遇-花蓮石彫協會聯展丨花蓮鯉魚潭丨花蓮市丨臺灣

Why Do You Do It? | 1st Edition 丨Boomer Gallery, 150 Tooley Street, SE1 2TU, London丨U.K.(英國)

2023 TAIWAN ANNUAL台灣當代一年展丨C-LAB通訊分隊展演空間丨台北市丨臺灣

相生-山海之際 Cycle in the Nature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常設展》丨花蓮石雕博物館2F 丨花蓮市丨臺灣

燈影幻彩慶團圓-大型燈藝展 “MOONLIGHT SPLENDOURSJMLanternFestival‘丨澳門上葡京綜合度假村丨澳門

澳門青年藝術聯展丨BIG-PIE藝術空間丨澳門

澳門雕塑學會20週年粵港澳邀請展丨澳門麗景灣藝術酒店丨澳門

咫尺之見—國際袖珍雕塑展丨宜蘭美術館丨宜蘭市丨臺灣

風雅賦——東方媒材展丨大炮台廻廊丨澳門

敲擊的廻響—臺灣石雕藝術視野交流展丨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大廳丨花蓮縣丨臺灣

2022 NTUA Sculpture Annual Exhibition臺藝大雕塑年度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丨新北市丨臺灣

2022宜蘭獎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丨宜蘭市丨臺灣

第二十七屆大墩美展丨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丨臺中市丨臺灣

2022屏東獎丨屏東美術館丨屏東市丨臺灣

用手去看見世界2022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丨新北市丨臺灣

2022宜蘭獎優選以上作品推薦特展丨藝藝創藝空間2樓畫廊丨宜蘭市丨臺灣

2022花蓮石雕藝術營-人材培訓計劃成果展丨Kadda Hotel 璽賓行旅丨花蓮縣丨臺灣

美術學院大工作坊開放工作室成果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大工作坊丨新北市丨臺灣

2021花蓮石雕藝術營-人材培訓計劃成果展丨花蓮縣美術館一樓第2、3展覽室丨花蓮縣丨臺灣

2021新北市美展丨新北市美麗永安藝文中心丨新北市丨臺灣

雕刻之五・七・五 亞洲國際藝術交流展in台灣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丨新北市丨臺灣

第十二屆袖珍雕塑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真善美藝廊丨新北市丨臺灣

異·常·人·物─雕塑學系研究所新生聯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丨新北市丨臺灣

第十一屆國際袖珍雕塑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真善美藝廊丨新北市丨臺灣

第九屆國際袖珍雕塑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真善美藝廊丨新北市丨臺灣

台藝雕塑祭.師生聯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真善美藝廊丨新北市丨臺灣

澳門.廣州兩地青年雕塑家邀請展丨澳門藝術博物館丨澳門

澳門視覺藝術雙年展丨澳門塔石藝文館丨澳門

103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系畢業展-嶼丨中正紀念堂丨台北市、 新北市藝文中心丨新北市丨臺灣

第七屆國際袖珍雕塑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真善美藝廊丨新北市丨臺灣

第六屆國際袖珍雕塑展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真善美藝廊丨新北市丨臺灣

2014澳門青年立體藝術展丨澳門教科文中心丨澳門

MACAU丨TAIWAN

Wreath Glyph Icon

Collection

作品收藏

Wreath Glyph Icon
Wreath Glyph Icon

installation art

空間裝置

Wreath Glyph Icon
Wreath Glyph Icon

commissioned production

委託製作

Wreath Glyph Icon
Wreath Glyph Icon

Exhibition collaboration

展覽合作

Wreath Glyph Icon

CARLO LIO

SCULPTOR

Email

email icon

liocarloartwork@gmail.com

Socials

Facebook Logo Circle Blue Vector

@ 廖家豪 Carlo Lio-ARTWORK

carlolio_artwork丨carloart_ltd

Copyright © 2023 Carlo LIO